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专家论坛 > 专家资讯

福建休闲农业发展的困难与对策

时间:2016-03-25 17:26:54  来源:福建省农学会

 

王舒宁

(福建省畜牧总站 福建福州 350003

摘要: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一种新型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,对于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,调整优化农业结构,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,实现农业提质增效、农民就业增收、农村繁荣稳定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,建设“机制活、产业优、百姓富、生态美”的新福建,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
关键词:福建 休闲农业 发展

福建海岸线长、岛屿港湾多,森林覆盖率全国第一,陆域地形复杂多样,农业气候资源特殊,植被类型多样,具有发展多种类型休闲农业产业的独特优势。近年来,随着经济发展、居民收入提高、休闲消费意识的增强、节假日的增多以及交通环境的不断改善,我省休闲农业呈加速发展的态势,主要体现在:

一、福建休闲农业发展概况

1、产业发展初具规模

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全省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农业点2200多家,资产总额387亿元,年接待游客突破6000万人次,年营业额85多亿元。尤其是福州、厦门、泉州等城市周边,如晋安、闽侯、同安、晋江等地发展迅猛,成为提升农业、美化乡村、富裕农民的新兴产业。

2、发展质量稳步提升

建成了一批规划科学、管理规范、服务优良的休闲农业点,上规模、上档次的休闲农业项目逐年增多,涌现出角美龙佳生态温泉山庄、福清天生农庄、三明月亮湾生态农庄、上杭五龙农家乐、沙县马岩生态山庄、永福高山农业旅游区等一批发展质量较高、整体实力较强、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休闲农业点。已获得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8个、示范点23家,获得全国最美休闲乡村9个,获牌数位居全国前列。

3、产业特色初步显现

各地在创办休闲农业中,注重区位、资源、市场情况以及发展趋势,走特色化经营、差异化发展道路,开发特色项目。如莆田香积国香草园、长泰格林美生态提子园、尤溪百桂山庄、晋安快乐园艺等,突出各自特色。

4、发展方式明显转变

在发展方式上,休闲农业已经从原先的自发发展、低层次的个体经营为主,逐步走向规范化发展、规模化经营为主;在空间布局上,从局限于景区周边和城市郊区向更多的适宜发展区域布局转变;在功能定位上,已从原先比较单一的观光、采摘、农家餐饮向体验农事、展示教育、休闲度假、拓展健身等多类型、多业态发展,初步满足城市居民不同层次的休闲消费需求。

二 福建省休闲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

1、外部环境方面

一是受到土地制约。尤其是城市周边是发展休闲农业的“主战场”,但在“土地财政”背景下,休闲农业用地越来越难以获得,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。同时,休闲农业投资大、投资期集中,而回收期比较漫长,从农户手上转包土地大多承包期不足20年,这是很多有经济实力的业主不敢加大投资的重要原因。二是缺乏政策引导与支持。目前国家和省里层面尚未出台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政策意见,尤其在设施建设用地、休闲设施审批、餐饮税收等方面存在无序现象。三是缺乏财政资金支持。省里和大部分市、县(区)没有休闲农业专项资金,示范创建、农耕文化挖掘、文化创意与农业融合发展等工作推进难度大。

2、产业内部方面

一是基础设施偏弱。大部分休闲农业点的休闲娱乐、客户服务、应急医疗、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差、设备简陋,环境不够优美,难以满足市民对高品质的休闲消费需要。二是同质化现象仍然普遍。近几年开发建设的休闲农业点已经注意走特色化、差异化发展的路子,但早期开发建设的休闲农业点大多还停留在观光或采摘体验层面,农业园区转型过来的也大多主打采摘,活动项目比较单一。三是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且留不住人才。休闲农业点大多地处乡村,很难留得住管理人员尤其是年轻人,目前多数休闲农业没有专业的经营管理团队,缺乏具有专业知识和经过专业培训的经营人才。

三、促进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

今后几年是旅游消费向休闲消费转型的关键时期,休闲农业作为休闲消费的重要平台,将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期。在这发展的关键期,亟需各级政府的支持与规范。针对各地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困难,提出如下建议:

1、加强政府扶持力度

从目前福建省休闲农业发展环境来看,未来要进一步发展福建的休闲农业,政府必须要加大对休闲农业的扶持力度。首先,省政府要加强对休闲农业的认识,出台扶持休闲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,重点针对休闲农业设施用地规模、休闲设施建设报备制度、税收优惠、金融服务、财政扶持等方面提出政策措施。其次,加大资金扶持力度。划拨专项资金用于扶持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、建设农耕文化展示区、开发农业创意产品等项目建设。第三,加强总体规划。政府部门在休闲农业规划中应该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,积极运用相应资源,掌握福建省现有的资源禀赋,为整个休闲农业发展提供指导,以科学、专业的角度来规划休闲农业的发展。

2、鉴台湾发展休闲农业经验

台湾农业设施采取按比例控制性建设的作法,即休闲农业设施应以符合休闲农业经营目的、无碍自然文化景观为原则,总建筑面积(包括现有建筑面积,除道路外)不超过承包面积的10%,每栋建筑物高度不超过四层并不得超过14m,在这个指标的约束下,只要报备就可以按建筑施工和消防安全规范建设。福建作为先行先试省份,可借鉴台湾的做法,结合我省自身实际,提出控制性建设的具体指标。

3、启动休闲农业用地试点

针对业主反映的土地难取得且承包期限太短的问题,建议选择休闲农业发展快、潜力大的地方,如已经获得“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”的闽侯、长泰、漳平等县(市)、每个县选择2-3个乡镇进行“土地预流转”试点。试点乡镇要编制休闲农业等发展规划,明确可以用于发展休闲农业的土地,在投资业主进入之前,由乡(镇)、村出面发动群众自愿签署“承包土地预流转协议书”(承包期50年左右),政府对已经签署的群众给予部分奖励,如果连片土地都签署了“承包土地预流转协议书”,就可以对外招商,引进业主来开发休闲农业等项目。

4、开展休闲农业创建活动

通过开展休闲农业示范创建活动,如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示范点创建活动、省级休闲农业示范乡镇和示范点创建活动等,引导休闲农业规范化发展,提升发展水平;举办农业节庆、民俗文化展示等活动,促进休闲农业与创意文化融合发展,提高休闲农业的创意水平和文化品位;开展“寻美”活动,如“美丽田园”、最美休闲乡村等评选活动,引导一批摄影爱好者深入田园、乡村,宣传报道美丽乡村、田园景观。充分利用电脑与手机的休闲农业信息平台,宣传推荐我省休闲农业示范点,为公众获取休闲农业信息提供方便。

 

 

返回顶部

主办单位:福建省农学会 版权所有

办公地址: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鼓屏路183号省农业厅内4号办公楼

邮编:350001 联系电话:0591-87819186 联系邮箱:fjsnxh@163.com

技术支持:福建众联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

网站备案编号 闽ICP备2023005918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