范丽华 赖呈纯
(福建省农科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,350003 )
摘要:基于我国发展观光葡萄休闲产业方兴未艾的社会背景,借鉴台湾30多年发展观光农园、休闲农业的成功经验,从政府职责,科研单位、行业协会的作用,以及果农的自觉意识和主动作为等三个方面,提出发展壮大福建省观光葡萄休闲产业的对策。
关键词:福建省;观光葡萄园 ;政府; 科研单位;果农
休闲农业是在工业化后期,直致后工业化时代,在第二、第三产业迅速增长,而农业占城市GDP比重不断下降的社会背景中,发展出来的新农业形式。它将农业与提供加工、服务的第二、第三产业结合,大大提高了农业的附加值,增加了农村就业机会和农民收入,对农村发展、产业优化和生态保育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。20世纪60年代德国、美国、日本已经萌生休闲农业理念,台湾在70年代末出现观光农园,至1990年,休闲农业被台湾“行政院农委会”正式列入农业施政重要方针之一。台湾30多年发展观光农园和休闲农业的成功经验,为大陆提供了很好的借鉴。
大陆休闲农业始于20世纪90年代,特别是2004年至2006年中共中央连续制定出台三个关于“三农”问题的一号文件、2006年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》的下发,休闲农业得到特别重视和发展。2007年5月,我国第一个以“乡村休闲与旅游”为主题命名的、全国首家省级“乡村休闲发展”协会——福建省乡村休闲发展协会成立,标志着福建省休闲农业进入政策扶植的倡导阶段。据统计,2008年福建休闲旅游业收入年增长11%,2009年增长8%,其中乡村游、休闲农业占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。
对于观光葡萄园来说,近年来以葡萄生产、采摘、酿酒为主题的观光农园在休闲农业项目中异军突起。由于种植葡萄经济价值较高,且结果早、丰产稳产性好,同时具有良好的景观特点,因此相比其他农园更具观光休闲优势。国内已有多种形式的观光葡萄园成功进行了商业化运作,如:久负盛名的吐鲁番葡萄园、上海市嘉定马陆镇的葡萄主题公园、南京市江心洲的葡萄旅游节、浙江省上虞市盖北乡“观万亩葡萄园景,尝江南果中珍品”的大型生态旅游观光活动。福建省目前既有大城市周边采摘园等小规模、农户自地自营项目,也有琅岐岛观光葡萄园、三明梅列葡萄庄园等大规模规划建设项目。从农户自地自营项目中,已经看到显著的收益,并积累了一些经验。本文旨在借鉴台湾发展观光农园和休闲农业的成功经验,就发展壮大福建省观光葡萄园产业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,提供思路。
1发展观光葡萄园中政府的职责
虽然国内外休闲农业在发展初期都是农户自发行为,但从台湾的经验来看,要使观光农园产业健康有序发展,政府的积极参与和正确引导不可缺位。台湾在1980年至1989政府开始推广休闲农业示范计划;1989年农业主管部门正式确定“休闲农业”名称,并颁布实施“森林游乐区设置管理相关规定”,推行“休闲农业相关计划项目”,增加休闲农业发展的施政计划,包括休闲农业区划与休闲农场经营辅导;1992年修订“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相关规定”;1994年引入市民农园制度;1996年修订“休闲农业辅导相关规定”,对休闲农业和休息农业区进行区别管理;2000年增订休闲农业基本内容,从政策层面提升到法律层面,制定“休闲农业辅导管理相关规定”,规定了最小经营面积;2001年推行“休闲农渔园区计划”,策划4年的辅导模式;同年旅游局公布岛内旅游发展方案;2002年观光局公布“民宿管理相关规定”[1];2004年至今,农业主管部门根据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,积极修订相关规定,将目标定位在具有“国际观光水准”上3。由此可以看出,政府在推进休闲农业中,经历了先建立示范点,再明确概念、经营范围与规模、发展方式,再进行辅导,提供保障服务,最后针对情况不断修订规划的过程。具体而说,如果农民想设置观光农园,要首先向乡镇农会提出申请,由县政府、省农林厅、区农业改良场及各方面专家和代表协同实地考察,适者纳入辅导对象,草拟计划由省农林厅审核编立年度计划,再由“农委会”拨给补助经费[2]。
目前福建省尚没有针对休闲农业的法定管理、批复规定,对休闲农业、观光农园的扶助也只能单独依靠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开展,可以类比为台湾休闲农业推广的初期阶段。因此笔者认为,发展观光农园(葡萄园)的政府职责在于:首先,省、市、县、乡、镇等各级政府在政策层面上的引导;其次,政府对观光农园做出明确界定和发展批复;第三,对观光农园和休闲农业做出总体规划,避免因雷同而出现经营困局;第四,针对获得批复的农园,结合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进行资金、技术的扶助,对涉及农园周边的基础设施建设,如道路等进行补贴;第五,对农园提供服务进行监督,保证消费者权益和市场有序。
2发展观光葡萄园的中科研单位、行业协会的作用
台湾科研院所和协会在发展观光农园和休闲农业中发挥的作用有:在确立观光农园项目的过程中,参与“休闲农业咨询小组”决策;在农园运营过程中,参与进行作物品质改良、品种选择,提供产期调节、培肥管理、疏果套袋、安全用药等栽培技术辅导,提供生产设施和环境设计等建议,以及农业贷款等帮助;在农园管理和推广过程中,进行农园督查、考核、评鉴以及推广行销活动。在发展观光农园和休闲农业中,十分重视发挥农业界、企业界等社会公共服务机构和民间团体的协同作用,促进产业联盟 ,鼓励各界人士投入休闲农业。
福建省目前科研单位、果农及协会的合作非常密切,并能保持长期关系,对观光农园的发展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。包括福建省农科院、福建农林大学与果农合作建立示范点;科研单位及相关行业协会为果农提供信息交流、技术支持和课程培训;组织开展果品品鉴和经验交流;在“合作社+公司+果农”的销售合作关系基础上,发展成为未来观光园合作模式等等。但笔者认为,在葡萄生产园转化为葡萄观光园的过程中,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还应当协助农民做好近、中、远期规划帮助,包括提供的服务内容、时间、形式及设施建设等。就目前的发展基础而言,重点在于发展中小规模的观光园,可以从生产园中进行筛选、改造、升级。
3发展观光葡萄园中果农的自觉意识和主动作为
果农是观光葡萄园的经营主体。发展休闲农业,不仅要求果农具备足够的种植业知识,还要求他们具备与城市接轨的服务理念。
3.1重视优化品种结构
目前,福建省葡萄主栽品种仍然是巨峰,无论是面积还是产量均占全省葡萄总量的90%以上,产期20 多天,上市集中,加上巨峰若管理不到位会造成品质较低,售价不高,直接影响到经济效益;欧亚种种植面积仅占8%,多由外地运入,未形成商品化;大粒、无核型品种栽培面积小,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;酿酒葡萄品种种植也很薄弱。由于熟期集中,造成观光果园在成熟期短短20多天内人满为患,服务期短,服务质量也得不到保障;品种类型单一,使得果园的观光、游乐丰富性大大削弱;而仅仅种植鲜食葡萄,不利于延伸出酒庄产业。因此,笔者建议,在选择观光葡萄园种植品种时,可适当引种产期分布早、中、晚,果形有差异,果色不同的品种,以拉长果园的销售期,丰富游客的品尝体验。
3.2重视提高种植技术水平
目前葡萄园大部分都是裸露栽培,果农不重视套袋、避雨措施等新技术应用。发展观光葡萄园过程中,必须倡导使用避雨栽培、套袋、产期调节技术,从而减少施用农药,保证果品品质,延长果园观光经营时间。优异的口感、安全的品质是果园销售的优势所在。
3.3提供全方位的周全服务
提供方便的交通、通讯设施,例如平整的道路、适量停车位等;还有干净的卫生、餐饮设施,才能促使游客游而忘返、再次惠顾。提供内容充实、形式多样的游乐、服务活动项目,例如结合山景或水景的摄影景观长廊,藤下纳凉休息品尝区,介绍国内外葡萄品种、产量的葡萄博物馆,酒庄参观、品酒和餐饮服务,以及最终从书籍到挂件,从葡萄到葡萄酒等等各式各样伴手礼的展售区。应注意这些服务和设施的分期开发,才能稳步、有序地发展。同时要注重专业服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,例如在业务接洽处和展示中心配足解说引导人员、管理人员。注意采用多样的行销手段,不仅有传统书报广告、媒体推广,更可关注网络介绍和预订的新形式,可以为观光园带来新的顾客群体。
参考文献:
[1]林国华,曾玉荣,刘荣章,等.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与经验探讨[J]. 台湾农业探索, 2007(4):16-21.
[2]尹怡然.考察台湾休闲农业[J] .广东科技,2007(1):24-25.
范丽华:女,1957年生,副研究员 ,联系地址:福州五四路247号;电话:87869465;Email:fanlh2005@163.com
主办单位:福建省农学会 版权所有
办公地址: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鼓屏路183号省农业厅内4号办公楼
邮编:350001 联系电话:0591-87819186 联系邮箱:fjsnxh@163.com
技术支持:福建众联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
网站备案编号 闽ICP备2023005918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