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科院项目组调研梅州赣州产业扶贫
时间:2017-04-01 15:31:16;来源:福建农业科学院
2017年3月11至15日,中科院学部“发展高效生态农业,实现中央苏区精准扶贫”咨询项目专家组,赴广东梅州、江西赣州等原中央苏区开展产业扶贫调研。
中科院院士谢联辉、谢华安,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刘波、江西省科学院院长王晓鸿,和福建、广东、江西课题组30多人参加。项目由谢华安主持。
调研组考察了梅州市客天下电商产业园、蕉岭县桂岭蜂蜜合作社、一家大埔蜜柚企业、梅州市稻丰米业、兴宁市广东富农生物科技公司、丰顺县八山乡大峡谷旅游区、赣州市于都县贡江镇思源社区、于都县电子商务行业协会等产业扶贫代表性企业,了解了产业扶贫模式、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经验。
课题组在梅州、赣州召开三次研究汇报会或座谈会,听取梅州市农业局、于都县委及农口部门、赣州市政府及农口部门的发言,了解梅州市生态农业发展与产业扶贫经验,赣州市产业扶贫发展需求。
谢联辉认为,梅州市亮点是政府产业扶贫接地气,敢作为,有重生态、贵传承、创特色、造品牌等四点经验,他建议赣州发展脐橙产业,要精准诊断、预防黄龙病。
王晓鸿认为,扶贫是阶段性工作,不是目标。梅州市以产业扶贫为核心,建设幸福、美丽、富饶新农村。一是扶贫项目落地,与当地产业优势对接;二是干下去,可持续,特别是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,是生态文明之路。
刘波认为,梅州案例可以编成贫困经济学教材,将梅州产业扶贫运行模式输出。于都是中国典型农村模式,农业关键问题是劳动太累、农产品保鲜期太短,需要资金、技术支持,要打造农村服务综合体,创建品牌,发展智慧农业,建设生态农业经济区和智慧农业体验区。
谢华安高度评价梅州市农业局讲真话、干真事,采用绿色生产模式,保证食品安全,做到可持续发展。赣州市和于都县的扶贫,政府下了很大决心,取得很大成绩,也存在不少困难。
谢华安强调,从调研看,原中央苏贫困人口较多,农业领域科技成分少,有必要利用生态资源优势,发展绿色食品,创建绿色品牌,为农民增加收入。调研要围绕发展生态农业,促进绿色生态发展和农民能增收。要总结扶贫脱贫经验和模式,围绕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技术、脱贫机制、需要的政策支持等问题,开展深入研究,形成有特色、科学性、先进性、指导性、实用性的决策咨询报告,为中央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