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:稻褐飞虱
症状:成虫有长翅型和短翅型两种。长翅型体长4-5毫米,黄褐色或黑褐色。短翅型成虫翅短,不达腹部末端,余均似长翅型。卵产于稻株组织中,卵帽外露。若虫有5个龄期,形似成虫。
病原:稻褐飞虱是一种迁飞性害虫,在华北不能越冬。常年于7月上中旬迁入,可繁殖2代。长翅型成虫具趋光性,喜产卵于抽穗扬花期的稻株上。喜温暖高湿的气候条件,夏秋多雨、盛夏不热、晚秋暖和的情况均有利于发生。
防治方法:1、农业措施 选用抗虫品种,加强肥水管理,做到基肥足、追肥早、适期搁田,使水稻生长健壮,以提高抗虫性。2、药剂防治每666.7平方米用25%扑虱灵可湿性粉剂30克,或10%叶蝉散可湿性粉剂250克,或50%混灭威乳油50毫升加水50-d千克喷雾。也可用80%敌敌畏乳油每666.7平方米用150毫升拌细沙土20千克撒施。
主办单位:福建省农学会 版权所有
办公地址: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鼓屏路183号省农业厅内4号办公楼
邮编:350001 联系电话:0591-87819186 联系邮箱:fjsnxh@163.com
技术支持:福建众联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
网站备案编号 闽ICP备2023005918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