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,再次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定位,提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,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,明确了“五位一体”的总体布局,进一步发展了党关于“三农”工作的科学理论。
报告强调了“三农”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定位,并赋予新的政策理论。我国是一个拥有8亿农民的国家,城乡发展失衡的形势依然严峻,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仍然是薄弱的产业,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,农村是最大的难点,同时,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。鉴于此,只有把“重中之重”的战略定位贯彻于现代化建设的始终,把“三农”问题解决好,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实现。
报告提出了“四化同步”、“城乡一体化”的发展思路。何谓”四化“,就是工业化、信息化、城镇化、农业现代化;“同步”是指“四化”同步发展。城乡发展一体化,则是解决“三农”问题的根本途径。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,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,这是对解决“三农”问题路径的顶层设计,也是我们党关于建立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科学思维。工业化,就是要用工业的理念管理农业;信息化,就是要用信息的手段开发农业;城镇化,就是要用城镇带动农村;农业现代化,就是要用现代化的要求提升农业的水平。
报告规划了“五个一体化“的蓝图。“五个一体化”为:城乡规划、产业布局、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、劳动就业一体化。其目的是加快完善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,使公共投入向农村倾斜、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、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。
报告部署了农业发展农村改革的重点任务。强调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,增强农村发展活力。过去的十年,是我国农业发展最快、农村变化最大、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,为今后十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粮食生产实现“九连快”,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万亿斤的水平。农民增收实现“九连快”,农民人均收入从2003年的2622元增加到2011年的6977元,8年年均实际增长8.6%。但是,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,在目前的现代化格局中,农业依然还是“短腿”。因此,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,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,构建集约化、专业化、组织化、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。
党的十八大,再次吹响了“三农工作”重中之重的嘹亮号角。我国农业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,实现了历史性的“九连增”,但农产品需求越来越大,资源要素越来越紧,生产成本越来越高,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,保持农业的持续快速发展,任务十分艰巨。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,把现代农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,为全党“重中之重”的工作,谱写崭新的篇章。
主办单位:福建省农学会 版权所有
办公地址: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鼓屏路183号省农业厅内4号办公楼
邮编:350001 联系电话:0591-87819186 联系邮箱:fjsnxh@163.com
技术支持:福建众联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
网站备案编号 闽ICP备2023005918号-1